愛與承諾
love and promise
梵谷曾在寫給弟弟的書信中《親愛的提奧》提到,
「當我多畫一個太陽,
我希望人們感覺到它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時,
我希望人們正感覺到原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當我畫一棵蘋果樹,
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裡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了結出果實奮進。
而當我畫一個男人時,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當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將不再眷戀人間……」
無限、深刻、真實
生命的深刻意義在於創造,或許對於畫家而言是將所見即的一切自然、生活、書本、繪畫,
透過自己的力量揉合至自己的作品當中。是畫出生命,刻劃生活。
拍照如是、繪畫如是、寫作如是。
將「生命之氣」注入自身創作之中,使之有靈。
想起聖經的章節,神也同樣對亞當鼻孔吹了一口氣,因此成為了有靈的活人。
或許,身為短暫而期待永恆的人們來說,
透過自身創作,能感受到體內油然而生的原動力,來自未知的神秘力量,
在一剎那的吉光片羽也有永恆的瞥見。
民藝陶作家也是有相同的哲學生命價值觀,透過雙手,熟練技巧,
端看靈感乍現,虔心的製作,成為謙虛器皿。
從躍動、強烈、大膽的火窯燒製過程,
動態地將生命之火,揉合植物灰藥,泥土,
燒出一件件天巧的物件,
對陶作家而言或許不稱為創作,
而是看見土與火的感動生命回聲,將它重新演繹,實踐。
梵谷與民藝都有對於光或是溫暖的想望,
不同的事梵谷是對人間、對陽光的渴求,那光照亮人世間真實地照亮,
與生命的亮光有關,是真、善、美,個人對光的想望與救贖。
而民藝的光是人的溫度,
是有情人間的與萬物和諧相處的自然之道,類似論語的天人合一,
我想,對於「光、溫暖」
古今中外的人都有一直的印象,就是愛,
而透過「承諾」我們可以「實踐」出來「光」的價值。
如畫家透過對光的想望,持續繪畫創作的承諾,展現了個人對「光」的讚揚
攝影師對於當下的片刻留存,持續按下快門、構圖、光影在腦中快閃過的承諾,
重現或是重新詮釋對於片刻「光」地領受
建築師透過建築,觀察地形風貌,人文個性將生活融入建築的承諾,
打造了「光」可以演繹的流動的空間,讓人可以隨光走動、端坐。
民藝陶作家,透過對人、世間萬物的看法,透過不同的技藝傳承承諾與個人信仰創作觀點,
創作出具有溫度如「光」照樣室內的器皿之姿。
okini 器物書,相信:愛與承諾 love and promise
可以為生命、生活持續帶來光的美好!